第五百四十三章、谁的地盘谁做主-《复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武将们不需要考科举,但他们的子弟多在卫所学院读书,李牧捣鼓的科举改革对这些学子最为有利。

    成了既得利益者,这些人就是科举改革的先天拥护者。

    有军方的支持,改革就成功了一半,剩下的一半主要看执行。

    现在放出小道消息,只是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手段。

   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国人最推崇中庸之道。

    想要改革成功,最好的选择是先推出一套激进的改革方案,引发各方的强烈反对。

    接着再拿出一套略微缓和的方案,大家的抵触情绪,就会降低不少。

    不奢望获得所有人支持,只要有部分读书人愿意支持,这次改革就算成功。

    毕竟,这世上人才那么多,他可不可能全部委以重任。

    从众多读书人中,筛选出愿意支持他的自己人,予以提拔重用就足够治理天下。

    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夫君你先得做好挨骂的准备。

    据说一些大儒,已经计划从国内启程,专门过来劝说你回心转意。

    到时候你挨骂,把他们带到衙门即可,可不能招到府中来。”

    景雅晴一脸幸灾乐祸的说道。

    勋贵世家的出身,让她天然对那帮腐儒不感冒。

    在京师的时候,有一次朝堂上发生政见分歧,那帮文官为了施加舆论压力,就组织过学子到国公府门口骂街。

    遇上了那个文贵武贱的时候,哪怕是国公府遇到这群祖宗,也被搞的灰头土脸。

    当然,这帮人也没讨到好,两年之后领头者们相继发生意外暴毙。

    幕后策划的文官,在党争失败之后,也在诏狱中发生意外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证据,最后阉党接下了这个黑锅。

    “放心好了,夫人。

    等他们聚集起来,本侯就该去前线了。

    海上风浪大,船舶迷失方向,跑错地方也情有可原。

    海外蛮夷缺乏教化,正需要他们这些大儒过去教化苍生!”

    李牧一本正经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大儒的名头在大虞境内或许很好用,但这里是安南都护府。

    谁的地盘,谁做主。

    给面子他们是大儒,不给面子那就是一群老匹夫。

    海上迷航几个月,以他们的身子骨儿,不死也就半条命。

    送去海外看似是在折腾人,实际上却是在无形的炫耀实力。

    外界只知道安南都护府实力雄厚,但具体怎么个雄厚法,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。

    能够混成大儒的,都是聪明人。

    真要是骨头硬,年轻时代就死了,根本不可能功成名就。

    见识到了安南都护府的家底,理智会帮他们改变立场。

   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,也得为宗族后人考虑。

    纵使想名留青史想疯了,准备拿他刷声望,也要能够见到本人才行。

    身体不好死在路上,正史上都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。

    没有办法,在这个流行学术互吹的年代,大儒头衔贬值的太过厉害。

    整个大虞朝,广泛被认可的大儒,足有数十人之多。

    当然,再怎么贬值,含金量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诗词歌赋,不能说信手拈来,但一两门拿手绝活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如果什么都没有,想吹也吹不起来。

    可放眼整个华夏文明,就变得不起眼来。

    没有几本经典著作,没有自成体系的显学思想,凭什么和先贤们并立。

    如果不参与重大历史事件,正史可不会收录他们的生平。

    “夫君,你若是不怕天下读书人骂,那就尽管去干吧!

    听说非洲不错,那边盛产昆仑奴,他们应该会喜欢。”

    听了自家夫人俏皮的话,李牧很是无语。

    西洋人实在是不讲究,自己跑到亚洲殖民也就罢了,居然还敢搞奴隶贸易。

    内心深处,他已经打定主意,回头就出头法律禁止奴隶贸易。

    出现在安南都护府的黑奴,不光要罚没充公,还要处以十倍的罚金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