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1回忆录21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三十二、马鲁古再燃:红毛夷的“香料围城”与南夏的“反围歼”

    海风从马鲁古群岛的椰林里掠过,带着丁香与豆蔻的香气,也带着硝烟的味道。红毛夷的舰队像一群灰色的鲨鱼,游弋在群岛外海,竖起的桅杆连成一片移动的森林。他们不再执着于巽他海峡的“断链”,转而用更直接的方式——封锁马鲁古,把香料之心攥在手里。

    南夏与佛朗机的联合舰队在安汶港外集结。陈璘站在“白泽号”的舵楼,望着远处海面上红毛夷的快帆船在晨光里穿梭。他知道,这不是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仗。马鲁古海域岛礁密布,洋流复杂,红毛夷熟悉每一处水道,擅长化整为零、打了就跑。封锁容易,反围歼难。

    “将军,红毛夷昨夜又劫了一支土邦的香料船队。”水师参谋把战报递上来,语气里带着疲惫。连续半个月,红毛夷像影子一样缠着航道,白天布设浮雷,夜里突袭补给,联合舰队虽有火力优势,却常常找不到可以痛击的主力。

    陈璘接过战报,目光没有离开海面。“让‘青虬号’和‘玄豹号’编成轻巡分队,沿西里伯斯海边缘巡逻,重点清理浮雷;‘白泽号’与佛朗机的‘圣十字号’居中压制,随时准备支援;再调两艘‘追风级’去马鲁古海峡,切断红毛夷的补给线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告诉各舰,不要贪功,先把航道捋顺,把他们的‘网’撕破一个口子。”

    口子没有那么容易撕破。红毛夷的新型快帆船比传闻中更快,三角帆在侧风下几乎贴着海面飞,船舷上的长程炮能在两里外用链弹撕裂帆索。“青虬号”在清理浮雷时遭遇到三艘快帆船的围攻,虽然凭借龙炮的短距连续射击击退对方,但主桅杆被链弹削去一角,被迫返航抢修。

    消息传到安汶港,佛朗机驻马鲁古的海军代表有些动摇。“陈将军,红毛夷的火力与速度都超出预期,我们是否应该收缩防线,先守住安汶与班达?”

    陈璘摇头。“收缩就是让他们把网越收越紧。马鲁古的土邦靠香料生存,我们一退,他们就只能倒向红毛夷。到时候,我们面对的就不只是一支舰队,而是整个群岛的敌意。”他指向海图,“反围歼,要先反‘心’。我们得让土邦看到希望,让红毛夷知道疼。”

    科学院的支援在此时抵达。两艘载着“信号火箭”与“夜航照明弹”的补给船驶入安汶港,徐光启亲自带着工匠赶来。“陈将军,这两样东西,或许能帮你在夜里把红毛夷的影子揪出来。”徐光启指着木箱里的火箭,“信号火箭分三色,红为警报,黄为集结,绿为突围;照明弹升空后能照亮海面三里,足够你们锁定目标。”

    陈璘眼睛一亮。夜里的马鲁古海像一块黑布,红毛夷正是借着黑暗的掩护来去自如。照明弹与信号火箭,等于在黑布上剪了几个口子,让联合舰队的协同不再受夜色限制。

    当天夜里,红毛夷果然又来偷袭。三艘快帆船试图趁着涨潮潜入安汶港,却刚靠近航道就被瞭望哨发现。红色信号火箭窜上夜空,紧接着,数枚照明弹亮起,海面瞬间如白昼。“白泽号”与“圣十字号”的龙炮同时开火,爆破弹在快帆船周围炸开,浪花冲天。红毛夷没想到联合舰队的夜战反应如此之快,仓皇转向,却被早已埋伏在侧翼的“玄豹号”咬住。一番交火,一艘快帆船被击沉,另外两艘带着浓烟逃离。

    这是反围歼的第一个胜仗。消息很快传遍马鲁古群岛,土邦的首领们开始主动联系联合舰队,提供红毛夷的藏身水道与补给据点。陈璘抓住机会,下令展开“分区清剿”:轻巡分队负责清理岛礁间的小股突袭队,主力舰队则针对红毛夷的补给锚地进行打击。

    太子慕容彦在此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思路。“陈将军,我们不仅要打退红毛夷,还要让马鲁古离不开南夏。”他带着一份计划书登上“白泽号”,“我让人从广州运来了稻种与纺织机具,还有一批农技与手工业师傅。土邦的香料依赖出口,但粮食与布匹常常短缺。我们帮他们改善农业,教他们织布,他们的根基稳了,自然不会轻易被红毛夷拉拢。”

    陈璘看着计划书,心中感慨。太子的目光已经越过了战场,看到了战后的人心。他立刻批复:“准。我让人划出一片营地,供师傅们居住与教学;同时通知各土邦,愿意学习新技术的,南夏免费提供种子与机具,还负责保护他们的农田与作坊。”

    民心工程很快见效。安汶附近的一个土邦率先试种南夏的稻种,产量比当地原有作物翻了一倍;纺织作坊里,土邦的妇女学会了纺布与染色,织出的棉布质地细密,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,还能通过联合舰队运往其他港口销售。越来越多的土邦加入进来,他们主动组织民兵,配合联合舰队巡逻,甚至有人带着自家的小船,冒着风险为舰队运送淡水与食物。

    红毛夷的封锁开始松动。他们发现,无论如何劫掠,马鲁古的土邦依然站在南夏一边;无论如何布设航道障碍,联合舰队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清理干净。更让他们头疼的是,南夏的“追风级”似乎越来越灵活,龙炮的射程也在不断提升,几次正面交锋,红毛夷的快帆船都讨不到便宜。

    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,联合舰队终于锁定了红毛夷的主力锚地。陈璘下令发起总攻,“白泽号”与“圣十字号”率先冲破锚地外围的防线,龙炮的炮火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。红毛夷的舰队仓促应战,快帆船试图穿插突围,却被早已布好的轻巡分队拦住。信号火箭在雨空中穿梭,照明弹穿透雨幕,照亮了海面上的每一艘船。

    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。红毛夷的主力舰被击沉两艘,快帆船损失过半,剩下的船只带着残兵狼狈逃离马鲁古海域。安汶港外的海面上,漂浮着断裂的桅杆与破碎的船板,海风里的硝烟渐渐散去,只剩下香料的清香。

    陈璘站在甲板上,看着土邦的渔船纷纷驶出港口,渔民们挥舞着手臂向联合舰队欢呼。他知道,这场“反围歼”不仅守住了马鲁古,更守住了人心。但他也清楚,红毛夷不会就此善罢甘休,新的战场,或许就在更遥远的北方。

    三十三、北方航道的阴影:红毛夷渗透与日本海的“雪夜交锋”

    日本海的冬天来得早,海面结着薄冰,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。南夏的民间商队“福顺号”在沿海的一个小港口停靠,船长周福裹紧了棉衣,望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。这里是北方航道的起点之一,也是红毛夷渗透的重点区域。

    “船长,刚才有几个陌生人一直在打听我们的航线与货物。”大副低声说道,“看打扮不像本地人,也不像佛朗机人。”

    周福眉头一皱。最近几个月,北方航道上总有不明身份的船只出没,他们不劫掠,只打探消息,偶尔会用高价收购南夏的航海图与星表。商队里的人都知道,这是红毛夷的间谍。

    “别搭理他们,”周福下令,“加快卸货与补给,明天一早出发。告诉船员,夜里轮流值守,看好货舱与海图。”

    “福顺号”的目的地是朝鲜半岛的釜山港,船上装载着丝绸、瓷器与茶叶。这条航线是南夏民间商队开辟的北方贸易通道,不仅利润丰厚,还能避开印度洋上的战火。但随着红毛夷的渗透,这条平静的航道开始变得不平静。

    出发后的第三天,海面下起了大雪。雪花纷纷扬扬,能见度不足一里。周福站在甲板上,指挥船员调整帆索,小心翼翼地沿着海岸线航行。突然,瞭望哨大喊:“船长,左前方发现三艘小船!”

    周福拿起望远镜,透过雪花望去,只见三艘没有旗帜的小船正快速向“福顺号”驶来。小船的船体狭窄,速度极快,显然是为快速突袭设计的。“是红毛夷的小队!”周福立刻反应过来,“下令,关闭货舱门,船员进入战斗位置,用弩箭与火铳还击!”

    “福顺号”虽然是商队,却配备了少量防御武器。船员们迅速就位,弩箭呼啸着射向小船,火铳的枪声在雪夜里格外刺耳。红毛夷的小队试图靠近“福顺号”,用钩杆勾住船舷,却被密集的火力压制在一里之外。

    “他们想抢海图与货物!”大副喊道,“要不要启用信号火箭?”

    周福点头。红色的信号火箭窜上雪空,在云层下炸开一团红光。这是南夏民间商队与水师约定的警报信号,只要在北方航道上遇到袭击,发射信号火箭,附近的水师巡逻舰就会赶来支援。

    红毛夷的小队显然没想到“福顺号”的防御如此顽强,他们几次试图突破火力网,都以失败告终。雪越下越大,小船在浪涌中颠簸,渐渐失去了优势。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号角声。周福心中一喜:“是水师的巡逻舰!”
    第(1/3)页